培育群众对美术馆情感的起点 |
日期:2022/10/14 10:21:06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出片率高,怎样拍都拉风。但是,这不是美术馆的原罪。要晓得,外在流量在一定条件之下也能够转化为内生展开动力。 美术馆网红化,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美术馆,与之树立起衔接,哪怕不过是以忙不及地凹外型、按快门、发朋友圈的方式,它毕竟也是点燃群众对艺术的猎奇心、培育群众对美术馆情感的起点。作为西方文化舶来品的美术馆,在中国展开历史不长,大约七八年前都还是小众文化的代名词,偌大的馆内空间里常常门可罗雀,只见专业人士的身影。而美术馆本不应该囿于高高在上的小圈子,而应吸收更多的观众。 网红经济下,美术馆迸发出来的传播能量,恰恰为其本身将来的展开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当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时,其实也对美术馆提出了更高的央求。一方面,需求美术馆引导群众爱上看展、看懂展览。观众走进美术馆观赏艺术与美,与之树立情感黏性,是一个渐渐累积的过程,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并且这种观赏是有一定门槛的。艺术作品表面的美观或是有趣,或许直接决议了它们的上镜率,但这很可能既非创作者的本意,也非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拉斐尔笔下治愈力满格的圣母,是人性之光的绽放;梵高常常以黄与蓝比照构成的庞大张力,是内心的呼吁;罗斯科极简的色块画,是一种心情化的笼统表达……艺术作品与艺术家自己以及所处的时期、地域、盛行的艺术思潮等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络,背后还常常充溢隐喻。美术馆是珍藏展现机构,也是公共教育机构,只需将艺术展览的门道深化浅出地传送给群众,才干吸收他们二刷、三刷、N刷,进而让走进美术馆成为群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当然,这是一门值得认真揣摩、不时探求的学问。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换取美术馆的高流量和高人气... | 下一条:美术馆成为网红的理由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