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博石刻中窥见古人日子 |
日期:2020/07/20 08:48:07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雷公山残碑,是民国年间在贵州雷山区域发现两块碑铭残片(图3 雷公山残碑)。后来有人将又一块碑铭残片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残片上仅有两个字无缺,其他三字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这些残碑上的字体十分独特,不像汉字,也非苗文或其他的文字,碑铭的时代很难判定。细观这些刻字,笔法挺劲,与在云南出土的东晋时期的《爨宝子碑》,和南朝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笔意有类似之处,或许是与两者时代挨近的产品。 遵义南宋田通庵墓出土的一对圆雕石像,高28厘米(图4 顶棺奴石雕像)。五官雕凿精密,头上的发丝以线刻体现,双手搭在一屈一跪的双腿上,因用以承托田墓女室的棺床,雕像头顶被錾平,出土后被命名为“顶棺奴石雕像”。这是迄今停止,我省出土的稀有的精巧石圆雕。 遵义南宋杨粲夫妻合葬墓女室石刻是保藏石刻的精华,在此先将墓主杨粲代表的遵义杨氏宗族稍作介绍,唐代晚期,位于今日云南大理一带的南诏国,派兵攻陷了辖制现代贵州遵义大片区域的播州,唐帝国下诏募人进剿,太原人杨端应募暂停播州兵祸。唐中心政府给予杨氏宗族世领其地的殊遇,从此,杨氏宗族占有播州,履历了二十九代,直至明朝万历时期杨应龙起兵叛变朝廷,在征剿大军连连取关夺隘的迅猛攻势下,他终究在海龙囤自焚身死为结束,历时七百余载。杨粲,字文卿,是播州杨氏宗族的第十三代。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进贡者石刻的造型 | 下一条:石刻文物的来历及组构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