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间见精神 象外之境绘心魂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日期:2025/07/21 13:48:14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2025年7月18日15:00,“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在京晟美术馆隆重开幕。作为近年来极具关注度的个展之一,此次巡展由华夏文化促进会指导,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分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传播艺术工作委员会主办,京晟美术馆承办,并联合诸多文化艺术机构协办、支持,汇聚全国范围内众多权威机构、资深专家与美术名家。 画展开幕当天,嘉宾云集,百余位艺术界重磅人物到场观展并参与交流,他们之中包括美术理论界资深权威、各大高校导师、国家级画院代表以及活跃在当代艺术舞台的重要艺术家们。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王仲;当代书画收藏鉴赏泰斗权威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深高级研究员单国强;中国美协会员、清华大学高研班导师曹瑞华;中国美协会员、安徽建筑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王光明;中国美协会员、当代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清华大学教授刘怀勇;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汉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滕墨之;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女子书画会研究会主席、北京丰台区美协副主席王晓卉;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分会副会长陶古;中国女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女画家协会合唱团副团长姜沛等嘉宾纷纷发表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沈青近年来的艺术发展成果,更为当代中国画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鲜活范本。本次画展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分会执行会长张金卫主持。 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艺术家沈青也在画展开幕之际,被聘为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分会理事。这一荣誉的授予,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其艺术人格与学术影响力的高度认可。 艺术求索,风格独具 沈青,原名潘培芳,来自安徽蚌埠,曾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女画家协会的资深会员,曾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她的艺术之路从未停歇,数十年如一日地耕耘于国画领域,以深厚的传统功力为基底,逐步建构出自成体系的艺术语言。 不同于单一题材的艺术路径,沈青在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中均有深入探索,作品风格融合写实笔意与精神抒情,兼具东方意蕴与现代意识。她始终以一种求索者的姿态,穿梭于古典与当代之间,力求在传承中求新,在笔墨中见精神。 她的画作之所以令人过目难忘,不仅因为技法精湛,更因其中饱含情感与思想的温度。在她笔下,每一笔线条都不只是形的勾勒,更是情的流动、魂的呼吸。无论描摹人物面容,还是刻画山川云树,她始终坚持将精神内核置于造型之先,追求“象外之意,心中之境”的艺术表达。 三科并进,写意时代 在艺术创作的长期实践中,沈青打破了画种之间的界限,将人物、山水、花鸟三者相互融通,使其笔下世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和谐美感。她的花鸟画,写意中不失工致,往往一笔带出季节气息与生命灵性;山水画既有笔墨之骨,又富人文之魂,远观则气韵生动,近赏则细节丰富,气象万千;而人物画,尤其是戏曲人物与仕女系列,更是她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 这三类题材在她笔下相互映照、彼此交融,共同构建起一个具有东方文化深度与女性情感维度的艺术世界。她将女性独有的细腻与坚韧化为笔下情感的张力,使得画面既富有温润之美,又不乏刚劲之力。 戏韵悠长,画魂女象 沈青尤以戏曲人物画为代表,其作品成为当代女性人物画的一大亮点。她善于从传统戏剧中提炼人物神态,以极具表现力的笔墨语言传达角色的精神气质。那些眉眼传神的戏曲人物,往往含蓄中见张力,端庄中藏风骨,展现出极强的叙事性与情感穿透力。 她擅长将传统仕女画的典雅与当代女性的独立意识相结合,使画中人物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是精神主体。她笔下的女性既有古典的温婉端庄,又有现代的自信坚定。每一幅画作,仿佛都在讲述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将观众带入充满诗意与戏韵的画境。 在造型语言上,沈青追求“神似胜于形似”,以线造型,以墨传情。她对人物衣纹、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的处理充满韵律感,形成了一种既典雅又鲜活的视觉体验,推动着戏曲人物画从传统向现代的艺术跃迁。 山水抒怀,意境新生 近年来,沈青对山水画的探索尤为引人关注。她的山水作品摒弃了传统山水画的样式化套路,转而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层互动。她不仅描绘山川河流,更注重表达“人在山中,心在远方”的哲思。 她的山水画融合了写生与意象的手法,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苍茫,也不乏南方山水的秀美灵动。通过对光影、气氛、意象的把握,她让静止的画面涌动起情感的波澜,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精神气象。 在笔墨技法上,沈青运用大面积留白、破墨晕染等多种方式,营造出“空灵”“松动”的画面格调,使观者如入幽谷,心神顿静。她不拘泥于传统技法的复制,而是以创新意识重构东方山水的审美图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 精神传承,文化担当 沈青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文化传播者与教育者。她曾在美术教育机构参与辅导教学9年,期间参与教学为美术界培养了296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她也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墨香》《名家讲堂》栏目艺术家、海南卫视《第一收藏》专访嘉宾,其艺术理念与创作精神广泛传播于公众视野。 她长期参与各类文化公益活动,多次将作品义捐用于抗疫、助学、公益拍卖等社会公益项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艺以载道,画以立德”的初心。2022年,她应邀参与中日建交五十周年文化交流展、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百米长卷等重大活动,展现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自信与国际风范。 她用画笔连接历史与未来,在传承中国画精神的同时,不断拓宽其表现力与影响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焕新生长。 超象之外,艺境无疆 “超乎象外”,不仅是此次巡展的主题,更是沈青艺术的写照。她的作品,超越了物象之表,抵达了心象之境。在当下多元文化与快速变革的语境中,她坚持以传统笔墨为基,融合当代语汇,开创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 她所追求的,并非图像的再现,而是意境的生成;她所表达的,并非物之形,而是心之神。她在一纸之上构筑诗意人生,在笔墨之间书写时代精神。在她的艺术中,我们看到一个女性艺术家如何以坚韧、专注与激情,诠释中国画的无限可能。 此次“超乎象外”巡展,不仅是沈青艺术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文化宣言。它让我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技艺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也启示我们在纷繁世界中,如何守住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魏福良:三分画七分裱 匠心装点艺坛...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