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有限与不朽
日期:2020/10/14 16:31:21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作者的“自然”风格最终保证他的作品成为自我的替身,并由此实现了不朽——并非与天地共生的绝对的不朽,而是与他的读者共存、与对他的作品的审美体验共存的有限的不朽。

  按:像苏轼这样,在思想、文学以及艺术领域都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家,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的苏轼主题书画特展,让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又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再一次证明了东坡先生所达到的“不朽”境界。

  然而,苏轼始于眉山、终于常州的一生,其实也是挣扎在“有限”与“不朽”之间的一生。在《“自然”之辩:苏轼的有限与不朽》一书中,作者杨治宜揭示,苏轼恰恰是在对自身有限性的接受中,实现了他的不朽,这种“不朽”并非绝对的,而是通过把自身存在的真实注入作品,让作品成为他身体的替代,让读者成为他生命的后身,从而实现的有限的不朽。恰在苏轼放弃对绝对自由、超越境界的追求的时刻,他作为人的心灵才获得了自由。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0/10/14 16:31:21
上一条:“自然”之辩说苏轼 下一条:研究中国城市史必有《清明上河图》...
→相关文章
·非遗博物馆保存无缺信息   
·非遗博物馆是一种全新的事物   
·非遗博物馆的特性   
·我国文明软实力的增强下的新年   
·新年文明一同的文明符号   
·“二创改原创”是转型晋级的一种途径   
·“笔意”上台,削减形体再生动因   
·“基因”同质,削弱形体再生才调   
·文字形体为何失掉“繁殖力”   
·形似而神丰的艺术佳作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