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明中的习俗 |
日期:2020/05/19 13:17:47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为徒骇河决口,周围一片汪洋,陆地行舟。乾隆皇帝巡视水灾后,大发慨叹,作诗一首《徒骇河》:神禹治河乃最神,当时犹致人徒骇。三千年后智非禹,问胜此任谁能解?……将欲弃地让之水,亿万生计绝分裂。意思是说,治水神灵般高明的大禹,处理此河的时分,还使徒众惊骇,时隔三千年,已不是靠神明力气治水的大禹年代,怎样才华担任处理徒骇河的任务呢?假使废弃地步,任河水很多,必定危及亿万生灵。 在我国传统文明中,还没有将先人墓修在河底的习俗,这倒运于尸身的保存,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显着,发现汉代古墓的惠民县清河镇杜桥村西侧的徒骇河,在汉代并不是徒骇河河道地址,只是后来因为河流改道,低洼之处逐步成了徒骇河水过之处,古墓才沉入了河底。“这个汉代墓葬群,可以证明周边有个聚落群。也就是说汉代当时是有人住在这里,才会长时刻堆集下这么多的墓葬。墓葬必定是在村子外面的,所以要么在这个岸边,要么在那个岸边是有比较大的聚落群。”滨州市博物馆研讨员张卡说,依据现在墓葬的开掘情况,可以定义为宗族墓。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青少年应知的文明遗存 | 下一条:都是“典雅艺术”而不是“行画”...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