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原石的天然形状的石刻艺术 |
日期:2020/07/20 08:48:28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野鹿衔芝石刻”、“捧奁女官石刻”、四个“龙首石刻”。野鹿衔芝石刻原在女室南壁,横36厘米、纵30厘米(图8 杨粲墓野鹿衔芝石刻)。浅浮雕刻办法,在石刻方框内,有奔跑的野鹿,口衔芝草,构图简练,线条流转稳当。“捧奁女官石刻”,雕凿的是站立的人物,高168厘米、宽67厘米,女官戴冠,手捧盛放梳妆用具的奁,把一个伺候主人的家丁拘谨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图9 杨粲墓捧奁女官石刻)。至于四个“龙首石刻”,原本在墓中是女主人棺材石板下的垫棺石,起着将棺床腾空托起的作用(图10 杨粲墓龙首石刻)。四个龙头造型大致都是口轻轻翻开,双目圆睁,作仰首状。这四个龙头是圆雕作品,看得出来是作者依据原石的天然形状,依势而雕,独具匠心的创造。 这些文物因早已脱离了墓葬建筑的本体,我们已看不到它们原本在墓中的排布,所产生的艺术作用。作为贵州省博物馆的藏品,不论从前抑或将来,都以展览的办法,与必定的办法和内容结合,展示其个其他艺术性。杨粲墓刻饰,与我们所见到的宋代石刻,广泛、深入、细腻地反映社会芸芸众生。在体现办法上,清晰可见深受宋代流风时尚的影响。因为大足石刻和杨粲墓石刻比较挨近的地域方位与制造时间,天可是然地便会将两者归入对比研讨的领域傍边。大足石刻现已不彻底囿于朴素的释教内容,把实践社会中的人和事归入体裁领域。黔北杨粲墓雕刻与大足石刻比较较,在体现内容上虽然各自的取向有所不同,可是趋于世俗化。 墓中出土文物还有杨粲墓志铭残石和两块残碑。墓志铭可以看得到的是裂开的八块,上面的文字缺佚不少,其辞意现已不或许联接。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我国甘宁青纸币》出书 | 下一条:进贡者石刻的造型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