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矢志不渝
日期:2021/02/09 11:12:50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可以期望,张仃为李骆公写下这些文字时,其心里深处,定然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他借用唐代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沉郁决绝、暗喻终身殉情的古诗,表达了两位九死终身的艺术家一同的矢志不渝、牺牲艺术的夙愿。

  李骆公与张仃,人生经历、知识布景各不相同:早年,一个学油画,一个画漫画;后来,一个留学日本,一个投靠延安;政治身份,一个是党员,一个是群众。但是,他们面对相似的命运,没有被逼垮,反而被逼出一条弯曲一同、他人无法复制的艺术之路,靠的是满足的生命力、强韧的意志和对艺术的忠诚之心。

  具体分析起来,张、李的艺术转向途径、进程各有不同。李骆公从油画转向篆刻篆草,既有生计的原因,更有政治的原因。沦为“右派”后,一家七口日子很快陷于窘境,温饱姑且难保,哪里还能供养本钱不菲的油画发明?后来摘了“右派”帽子,降级留用,当图书管理员,日子略有改善,李骆公也不再碰油画。理由很简略:要他丢掉特性明显的现代画风和清闲豪宕的颜色造型,改弦更张,画那种主题先行、庸俗逼真的苏式写实主义油画,他很难做到。在这种现象下,好像只需陈旧而冷门的篆刻,才是一个可以躲避斗争、安排精力的当地。并且,篆刻本钱费用也相对低价,不会给李骆公一家的生计构成困扰。

  比较之下,张仃的“艺术转向”显得好事多磨,凌乱多重,体现为“艺术”与“党性”在心里不断的冲突、磨合、搏弈,毕竟皈依天然神明(艺术)的漫长进程。如前所述,在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中,他的画风经历了榜初度转向,由变形夸大、特性剧烈的“体现主义”,转向“二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改造实践主义”。1950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与访法接见接见会面毕加索的两层影响下,他的“通灵宝玉”合浦还珠,由此引发新我国美术史上稀有的“毕加索加城隍庙”艺术实验。这是张仃画风的第2次转向。通过七八年沉寂之后,第三次转向悄然到来,那已是“文革”后期,在香山安静悠远的怀有中,不经意之间,张仃开始了焦墨山水的艺术根究。此时他已年届花甲。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1/02/09 11:12:50
上一条:缂绣绽放出绚烂光芒 下一条:纸本墨笔探源预定样本
→相关文章
·20世纪一位最伟大的写实主义大师   
·书家乔领之“福”照佛心 “福”与众融   
·一支妙笔东晋来 留的矜墨百世香   
·定主以治家论   
·构成各民族文明土壤的文学经典   
·文学的跨文明沟通   
·文学经典的动态生成与新媒体重塑   
·安身用传统精力与年代同频共振   
·一张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文明手刺   
·网络发明加快科幻文艺移风易俗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