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多彩人生
日期:2024/04/30 08:48:32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连环画创作的任务,就是要鲜明地反映今天的时代精神。

  顾炳鑫是新中国连环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与连环画大家刘继卣一同被人们尊称为“南顾北刘”,因其线描作品独具特色,又有“白描圣手”之美誉。

  我从小喜爱绘画,可以说是看着顾炳鑫等一批优秀艺术家们的作品长大的。从第一次临摹他的连环画《列宁在十月》,到通过其彩墨连环画学习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顾炳鑫作品的笔法之精妙、格调之高雅、气象之博大,都让我受益良多。

  读顾炳鑫的连环画,第一印象就是其极为丰富的创作风格。他的连环画根据不同故事情节选择不同的技法进行表现,可谓部部经典又各具特色。如《红岩》《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向阳院的故事》等白描连环画,其运笔既富传统“十八描”的魅力,又有浓郁的海派风格,充满时代气息。画中那些组成物象的长线条飘逸流畅、潇洒灵动,笔笔见功底。《蓝壁毯》《黎明的河边》《渡江侦察记》等素描连环画彰显了他扎实的造型能力。特别是在《渡江侦察记》中,他巧妙地将铅笔素描技法与中国画的意境相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各类场景的光影效果与情感基调。《洪湖赤卫队》《英雄小八路》等彩墨连环画则反映出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人物造型严谨,画面设色清雅,令人赏心悦目。

  除了这些脍炙人口的连环画作品,顾炳鑫还热衷于中国画、版画和水彩画创作,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多面手”。他对北宋李公麟和明末陈洪绶的作品琢磨甚深,善于用富有变化的墨线抓住人物的瞬间情态,精准表达其内心世界,将一个个历史人物或英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双眠图》等人物画作品就是典型代表。而他的版画作品《药》《阿Q正传》等,则以别具巧思的构图和生动的造型将鲁迅笔下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感动了无数观者。

  与顾老相识是在20世纪90年代。彼时,我任职的四川美术出版社欲再版顾炳鑫的连环画《聊斋》,我有幸与他取得了联系。在沟通过程中,顾老对于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和执着追求让我印象深刻。在谈及作品的运笔方法时,他说:“在人物画的创作中,我最喜爱也最常用的便是中锋运笔,只有锋正才能骨力强劲、血肉丰满、神采飞扬,才能画出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度。”在他看来,这样的线条最为饱满,也最具正大气象,就像做人一样,堂堂正正。多年后某次去上海时,我专程拜访了顾炳鑫之子、动画片《黑猫警长》的形象设计者顾子易。他热情地邀请我到顾老创作和生活的家中,并给我讲述了他的父亲创作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的故事。“女游击队长是以我的母亲为原型创作的。”顾子易回忆道,“为了表现连环画中人物的飒爽英姿,父亲让母亲背靠家里的大书柜做模特儿,画下了许多速写,接着又在其中挑选满意的动态进行推敲和再创作。”一边说着他还一边做着示范,刹那间,顾老当年的创作景象重现在眼前,这不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生动体现吗?这部连环画中的近200幅画面经由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化作一幅幅艺术经典,令人叹服。

  顾炳鑫认为,连环画的创作中贯穿着两条重要的“线”:一条是故事的情节线;另一条则是人物性格、心理及精神的成长线。画家需要通过对画面细节的精心营造,使每个人物的情绪、反应和动作都顺理成章,塑造出足以让读者信服的形象,而非空泛的符号。同时,他鼓励创作者要勇于突破自我,让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脱胎换骨,这也是他一直践行的艺术理念。从早期以中外古典文学为题材进行创作,到之后对于现实生活的写照,再到专注于各类绘画技法的研究,如对铅笔画、钢笔画、彩墨画的探索与实践,顾炳鑫的艺术之路始终伴随着开拓的决心与创新的勇气。

  除了作为艺术创作者,顾炳鑫也是新中国连环画发展的引领者和传播者。他曾与连环画大家贺友直共同编著《怎样画连环画》一书,将连环画的创作经验分享给读者,从素材搜集、画面构思、细节营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连环画创作者和爱好者指明了方向。正如顾子易对其父亲的评价:“他的生命有着双重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留下的众多绘画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之美,更重要的是他寄托于一幅幅画面中的人文理想与精神追求。”(作者:陈荣,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文联副主席)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4/04/30 08:48:32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下一条:诗书画的历史:从苏东坡到郑板桥...
→相关文章
·山水画卷中动静交织的意蕴传递出一缕不经意间流淌的岁月温情   
·抱琴而坐不为弹沈周画的是知音难觅的孤独   
·丹青映赤心——徐荣生的艺术追寻之路   
·自然巨构与人类微影构筑出古代绘画的精神高峰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一枚鎏金豆在幽暗历史深处凝视人间对宇宙的崇拜   
·在古铜与金色雷云间静听千年前礼仪与信仰的低语   
·青铜与金光交相辉映的容器讲述一个王朝对天地的敬畏   
·《早春图》揭示的层层结构与阶层寓意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乔领、宁雪君的中国福文化,看丁绍光的艺术追求与康华兰的文化脉络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