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各种版别仍旧生动在舞台上 |
日期:2022/09/14 09:23:13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对当下戏曲研讨来说,这部撒播有绪的《西厢记》稿本殊为可贵,代表了元曲时期的光芒。闻名戏曲理论家蒋星煜曾说:“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上承唐传奇《莺莺传》,下启明清传奇《牡丹亭》、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等,能够说,《西厢记》是一千多年来中国戏曲开展的最高成就。”但谁也不会想到,王实甫创造这部传奇的《西厢记》也不容易,先是奇妙编排大致内容,然后重复酌量去补偿文体剧情…例如,稿本第九折标明“先写张生是一情种”,在第十折又指出“欠写莺莺又是一情种”(见下图:左面);而且,当补偿第五折的时分,王实甫写道:“重复以明之,实不容易动心,上文已明。”(见下图:右侧)从这些细节能够看出,王实甫比较重视剧中的人物情感改动,描绘不同的人物来创造经典的戏曲。 王实甫(1260~1336),元代闻名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巧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生动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绚烂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超卓代表。著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等杂剧约十四种。其间最为闻名的代表作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公认为元代杂剧创造中最优异的作品之一。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别仍旧生动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赏识。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 下一条:关于王实甫《西厢记》手稿...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