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三大门户释教造像艺术
日期:2021/01/25 10:06:10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提要]  


  藏语系佛像——苯教与外来元素的完美融合

  释教没有传入西藏早年,藏民族信仰原始的苯教。在公元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释教从印、汉两地传入西藏区域,成为藏传释教的构成时期。公元10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500年间,释教再次从印度传入,促成了藏传释教的大兴盛。藏传释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和仪式,在造像上更具有剧烈的“民族性”,苯教神像的遗风在藏地佛像的脸上留下了根深柢固的表情。

  汉语系佛像——外来艺术的彻底汉化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青鸟使伊存向我国博士弟子景卢日授《浮屠经》,释教开端传入我国。与藏语系佛像的千佛一面不同,汉语系佛像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不同朝代具有明显的特征,造像风格有很强的年代气息。从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告它为国教开端,释教历经隋唐抵达极盛时期,终究在发生了我国化的禅宗后走向式微。这悉数清楚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从接受这种外来宗教到改造、消化并终究脱节它的进程。我国人固守着自己的理性主义,这也是为什么这片土地上,不会发生印度教中梵天、湿婆那样极点惊骇美妙的神灵,而描绘出与实践日子相靠近的神佛造像的原因。

  巴利语系佛像——更注重肢体言语

  公历纪元前后,释教已在东南亚开端盛行。翻开史料,咱们在《陡峭御览》中找到了条理:“扶南西七干余里,地皆平博。民十余万家,男女行仁善,皆事佛。”而《水经注》中也有记载:“扶南举国务佛”,这儿的“扶南”便是柬埔寨的古称。公元2至6世纪,东南亚释教已很盛行,与更早时期传入的婆罗门教互相融合,独具特征。受此影响,东南亚区域的佛像也融合了两者的风格,构成了明显的巴利语系佛像艺术。


责任编辑:陆地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21/01/25 10:06:10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下一条:艺术家的超卓效果
→相关文章
·师子弦:墨迹无语通幽远 字影有声入素怀   
·画家高智慧:笔耕山水间,育人艺道中   
·当树的沉稳遇上马的激扬,一纸墨色托起民族的魂魄   
·两匹马书写一段沉静与奔放的传奇   
·山水画卷中动静交织的意蕴传递出一缕不经意间流淌的岁月温情   
·抱琴而坐不为弹沈周画的是知音难觅的孤独   
·丹青映赤心——徐荣生的艺术追寻之路   
·自然巨构与人类微影构筑出古代绘画的精神高峰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一枚鎏金豆在幽暗历史深处凝视人间对宇宙的崇拜   


诚信网站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