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度阐释的艺术现象 |
日期:2020/12/14 07:48:39 | 类别:1 | 来源: 中国书画网 |
[提要] |
现在藏于我国美术馆的作于1962年秋的这幅《记写雁荡山花》,则或许是潘先生为同年十月北京帅府园的画展新画的同体著作;也或许是前者拿到北京展览后,应邀再画了一幅相同的以满足其保藏所需。从1962年《美术》杂志第6期刊载仍是春末所绘这幅图来估测,后一种或许性更大。这两件著作距离不久,细部也更靠近,很难说孰优孰劣,或许说画家在寻求什么立异。我的个人观念,这仅仅是为了满足不同安排的请托而画罢了。现在有一种过度阐释的现象,我觉得并不足取。 这一图式,也恰如吴茀之先生所论的,是潘天寿构图中“造险”“破险”的一个例子。画上方形巨石几乎占满整个画面,极易给人壅塞逼仄之感;但潘先生在细微处作文章,巨石重心在画面左边三分之一处,呈左低右高之势,右下角留出空白,石上再缀以各种杂花野卉,及青蛙、甲壳虫等动物,顿时使得整个画面有了充溢生机之感。尤其在左边画出赪桐和野百合为主体的雁荡山花,使得画面刚柔并济,让人赏心悦目。大约便是从这儿的赪桐和野百合的组合开始,后来展开创造出了《雁荡山花》这样的现代花鸟画创造。 |
责任编辑:陆地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网的价值判断。 |
上一条:溪山行旅图中的动态与静态融合... | 下一条:巨幅《记写雁荡山花》传世吗?... |
![]() | ![]() | ![]() | ![]() | ![]() | ![]() | ![]() |
书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10 cnshuhua.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4028858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72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1号楼B1608
客服电话:010-68707980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1203781136
投稿邮箱:601346133@qq.com